他的经历或许能带给你战胜苦难的力量
很少有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任何挫折,潮起潮落才是人生的本质,如何面对顺境和逆境,对一个人的考验极高,意志薄弱的人面对逆境很可能受到重创,一部分人甚至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坚强的人才可以幸存下来,并逐渐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习仲勋在这个人世间一共待了89年,除去成长的前15年,从他15岁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开始,直到2002年89岁高龄去世,这73年的人生起起落落,时好时坏,那么他是如何坦然面对的呢?追寻习老的人生轨迹,或许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从容面对顺境和逆境。
习仲勋(右三)早年图
不到一年,母亲又突然病逝,习仲勋身无分文,无力埋葬,只能将母亲的一口薄棺材放在门房里,两年后才草草下葬。
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无条件爱子女的人,任何人在面对父母的离世都会遭受很大的打击,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来,习仲勋先是在监狱中备受身心摧残,紧接着又遭遇父亲的病故,不久母亲又离开人世,这样接二连三的打击,没有极强的心理承受力,是很难泰然面对的。
可是习仲勋并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其投身革命的信念,父母不在了,却让他可以更洒脱,因为没有家庭的羁绊,反而能更彻底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
在父母去世之后,习仲勋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异常坚定地从事工农红军游击队相关工作,矢志不渝。
1935年是习仲勋人生遭遇的第二个逆境,当时他担任中共西北工委工委委员,成功带领队伍躲过国民党发动的多次大围剿,但随着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驻西北的代表朱理治、上海临时中央局代表聂洪钧等的到来,左倾机会主义开始在陕甘边扩散开来。
陕甘宁边区近况
此时的红军主力正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长征,他们从内陆历经千辛万苦,浩浩荡荡地朝陕甘宁迈进。
朱理治偏听部分领导的汇报,对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判断,错误肃反开始蔓延,很快被认定“右派前线委员会书记”的习仲勋遭到逮捕,在瓦窑堡,习仲勋和刘志丹等人被关在汇川通当铺的窑洞里,天寒地冻,铺上只放些谷草,睡觉都绑着手和脚,身上长满了虱子,吃不惯,喝不上水,也不允许上厕所。
更为严重的是,他被决定执行死刑,甚至连埋他的洞都挖好了。
正在这个紧急时候,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他当即下令:停止一切逮捕,一切等候中央来解决。
进入西北的毛泽东
如果不是毛主席及时到来,如果中央红军来到陕北的时间再晚一点,刘志丹和习仲勋恐怕早已经成了刀下鬼。
有时候不得不相信命运安排的鬼斧神工,很多事情看起来就像是命中注定一般。
为了孩子的微笑而活
还有幸遇到过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的信仰总能给与内心无穷的力量,足以对抗这人世间无法预料的困苦。
习仲勋或许也是为了孩子选择继续支撑下去,但更大的可能是其内心坚定的红色事业,就算为了革命把命丢了,也无怨无悔。
其实这也是一种信仰,它也是共产党在所有条件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能战胜国民党的原因。
习仲勋后来多次提到毛泽东的救命之恩,是后者的及时阻止才得以让其继续活下去,即便日后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习仲勋仍然对毛泽东充满敬意。
1960年代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习仲勋遭遇的人生第三个重大挫折和逆境,持续时间也最长,当时很多名人都因为忍受不了直接或间接的迫害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他选却择了乐观地活下来。
文革批斗场景
1962年8月,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将要结束之际,有人借小说《刘志丹》向习仲勋发难,说这部小说是在为高岗翻案,习仲勋不久便成为批判彭德怀“翻案风”的一个活靶子,被诬陷为“反党大阴谋家、大野心家”。
1963年,习仲勋被软禁在离中央党校不远的一个叫西公所的院落,他不参加党校的任何学习活动,也不能迈出大门一步,上午读书,下午劳动。
一般人遇到这样的境遇多是焦虑不安,担心自己的政治前途,可习仲勋并不是这样,从一件事中也可以看出来。
一天,妹妹习雁英去西公所看望他,一见面就哭了起来,习仲勋反到劝慰她:“受党的教育这么多年,还这么软弱,这么经不起风浪,动不动就流眼泪,怎么能行呢?,无论何时都要听党的话,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此时的习仲勋想到的并不是去埋怨憎恨党中央,而是着重于把自己做好,反省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需要相当大的肚量的。
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1965年,习仲勋第一次下放河南洛阳,担任洛阳矿山机械厂副厂长,从国务院副总理到工厂副厂长,这样的人生落差不可谓不大,但人们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的沮丧和消沉。
随着文化大革命慢慢进入到高潮,习仲勋也成了红卫兵批斗的靶子,1967年某日,他甚至被来自陕西的红卫兵强行带往西安关押、批斗。
1968年,中央派专机将习仲勋接回北京,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监护(实际上是隔离软禁)岁月,从1968年到1975年,近八年的时间,他被监护在一间只有8平米的小屋子里,几乎与世隔绝。
即使是在这样的与家人隔离,缺乏社会尊重,没有实际工作的状况下,习仲勋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终究一日会洗清冤狱的信念,积极面对生活,充分锻炼身体。
1978年后,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即便是他有心在改革开放中做出一番事业,身体也不会允许。
可是在那动乱的十年,又有几个人能真的愿意相信未来一定会见天日呢?著名文学家老舍如果能再坚强一点,是否现在也能继续享用崇高无上的文学地位呢?
正因为未来谁也无法预知,在黑暗中的岁月还不放弃生活希望,守护内心的那片光明才显得难能可贵。
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年轻人,在步入社会后要面临大大小小的压力,很多人因为一时想不开,做出了极端的行为。
可是压力再大,也不会有习仲勋人生三次黑暗期所面临的压力大,无论是第一次被抓进监狱,还是第二次在陕北被错误肃反,直至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长达十几年的软禁,他甚至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事,在面对这种困难时他都能笑然处之,那么我们如今这些烦躁的人群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又有什么必要随随便便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呢?
光明就在前方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风调雨顺,挫折是必然的。我们从习仲勋的三起三落中可以学到很多,如果他不能微笑面对困难,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就不会在改革开放后在广东主政期间迎来人生第二春。
黑暗只是暂时的,因为黎明马上就要来了,梦想一定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八一人生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老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